Skip to main content

艺术容器

从影城到艺术容器
一次复杂的城市更新实验

项目背景 

2018年OPEN接受业主委托,将位于北京市中心一个在建的商业综合体改造为艺术中心。当时此建筑已经开始地下室的施工,但出于综合考虑,甲方决定不因为建筑内部功彻底改变而暂停施工进程。改造一个在建的新房子,这对OPEN是第一次。

在随后的几年里,OPEN在改造设计的同时与施工节奏高度配合,以求最大程度减少改变功能带来的资源浪费。在不对建筑的外立面做大改动、保持原结构体系的前提下,OPEN彻底重构了建筑内部空间,将原来错综复杂的商业和影城改造为一个空间明晰流畅的文化艺术中心,一个多元的生态系统,容纳专业艺术展览、表演、艺术家工坊、衍生品商店、多功能活动等互利共生的复合功能。

这个项目里,OPEN将文化建筑及其承载的活动当作与日常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来考虑,空间更开放,让艺术能够到达更广泛的公众。改造后的新建筑能既包容当代艺术丰富的形态,也在物理空间上给予艺术机构不断重塑自己的可能性。

从开始这就是一次特别的城市更新实验——建筑还未建成就要被改造。对OPEN来说,这是个有趣的挑战,在复杂限制条件下创造全新的空间和体验。我们希望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又能生发出全新的可能,让新建筑自洽和自然。

戏剧性的是,由于非人为因素,这次改造建设的周期被超长延迟。大环境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导致到目前为止,虽然高难度的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完全实现了,但室内装修只完成了门厅和主要公共交通空间,其余只完成了简装。从建筑师的角度,对于所投入的大量心血和设计,目前的状态是非常大的遗憾。但从当代空间以灵活可变来适应变化的城市更新需求来看,这依然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实验,改造后的建筑有了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期待新的生命周期。

整体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市中心区,距离故宫大约2.5公里,在高处可直接瞭望到一公里外的天坛。这一介于历史老城中心区和新城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让OPEN从开始就确立了通过艺术和工匠精神来联结历史与未来的项目精神内核。

这栋不大的商业建筑,原设计有着迷宫般复杂的空间状况和流线组织:从地下商业、IMAX影厅、到一条超过百米的疏散走道、和位于街角可以瞭望天坛却被设备占满了的屋顶露台,这些跟一个当代艺术中心的气质和需求不相符。

在大量设计研究之后,OPEN找到了关键的突破口——将位于建筑二层的一个20米长、15米宽、16米高的IMAX打开,并成为核心的中庭,围绕它组织起整个艺术中心的空间、人流、与活动。IMAX变身成了螺旋展厅——近乎立方体的一个大型展览和中庭空间。发光顶棚柔和地将整个空间照亮。折叠盘旋的楼梯将观众引领到其他楼层。螺旋展厅有表演的时候,空中的楼梯和走廊也成为观赏的位置,有如多层的剧场。

大小不一的电影放映厅,被OPEN因地制宜地塑造成一系列独特的艺术“容器”,这些“容器”精密地组织在一起,可以做大型的展览活动,又可以像平行世界一般,呈现丰富多样的事件和生活。白盒子是个当代艺术展厅。木盒子被设计成可以兼做展览和表演。长廊展厅是个长达100米,净高7米的空间。它曾经只是连接那些电影厅的一个超宽的消防走道。利用它的长度和地面到天花的玻璃,这个空间被改造为一个独特的、能跟城市互动的线性展览空间。放映厅是个多功能的黑盒子剧场空间,用于演出或者讲座等活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有两个方向的投影,一侧是供内部使用的,另一侧则通过玻璃幕墙前半透明的幕布将投影内容与城市共享。充分利用它位于城市“金角”的位置,放映厅把原本封闭在建筑墙内的活动开放给城市。

日光展厅是一个位于四层的多功能活动空间,有着看起来像温室一样的发光的斜面玻璃顶棚。空间没有多余的装饰,但会充满植物,既可以作为特别展览空间也可以举办宴会等社会活动。彩虹图书馆紧邻日光展厅,是一个绚丽的彩虹色的线性空间。一面长长的图书及多媒体墙,漂浮于20多米的高空,整面落地玻璃窗面对城市大道。图书馆充满年轻的能量。艺术工作室与彩虹图书馆相连,这是个灵活多变的艺术工坊空间。日光展厅、彩虹图书馆及艺术工作室之间相互连通,可分可合,使得它们也能够共同承担起宴会等需要后勤准备空间的大型活动。

建筑空间改造完毕,室内精装局部完成

过去几年里,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到了项目的彻底实现。历经很多周折后,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将电影院和商业办公空间改造成艺术及活动空间——很好地得到实现,项目的首层及主要公共交通空间的室内精装也已经呈现出来。
入口门厅是一个亲切而温暖的空间,主要材料采用大面积的旋切松木多层板和色彩柔和的高强度水磨石。一面柔和发光的中国传统手工纸玻璃墙,既是照明的灯具,也是空间的分隔。与京城传统工艺相关的景泰蓝和琉璃瓦,被运用在接待台墙面瓷砖的设计中。定制设计的贴合手掌弧度的纯铜门把手、接待台转角复杂的几何交接、由特殊造型的穿孔不锈钢板隐藏起的排风管道等等,这些细节透出手工艺的质感。天花与地面之间悬浮着的倒置三角形体量,是吸引观众们走上通往螺旋展厅的楼梯。

项目的室内材料的选择回应项目的核心精神,即通过艺术和材料将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结合起来。这里既有北京本地独特质感的传统材料,也有新型的高科技材料。新与旧巧妙共存,空间中既让人有温暖的熟悉感又充满了意外惊喜的兴奋感。

可变的空间和变化的未来

当下,我们的城市更又进入了新一个的周期,这个项目整体的未来尚不明确。但经过此轮改造后,建筑空间已经拥有的灵活性和和包容性以及高品质的基础设施,让它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功能变化,这也是OPEN一直坚持的从社会意义上实践可持续性建造的重要部分——在技术和社会高速发展变化的当下,我们需要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物质空间应变的潜能。


x
Scan Q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