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宜昌大剧院

有如动态的水,一座漂浮于长江边的表演艺术中心

2022年底,OPEN中标宜昌大剧院项目。大剧院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长江与其支流黄柏河交汇处的平湖半岛岛头,与三峡游轮母港隔河相望,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

建筑功能包括1600座大剧场、1200座音乐厅、400座黑匣子小剧场,以及屋顶剧场和水上剧场两个室外剧场。除表演空间外,建筑还将容纳教育、活动、排练、展览、咖啡、餐厅、观景等复合功能,这使得大剧院能够成为一个全天候开放的、活跃的公共文化场所。

水无常形 

像水波,像山峦,像云雾,其实,大象无形,这栋建筑是关于运动和变化的。不同视角看见不同形态,建筑有如动态的水。
OPEN的创始合伙人李虎说: “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自宜昌的江水。看似柔软的水其实蕴涵无限力量。水是宜昌这座独特的山水城市的灵魂。”


感知和捕捉场地气韵的同时,建筑流动形态的生成也来自内部功能组织、外部环境条件和贯穿内外上下的市民活动空间等各种能量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平衡包容的状态。

以建造来保护

在长江大保护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宏观背景下,大剧院的建设需要格外敏感地回应场地周围的自然条件。OPEN的创始合伙人黄文菁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可以让我们通过建造去修复之前被人工破坏过的场地,重新建立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自然与建造的平衡。”

应对场地沿河较高的地下水位,建筑局部漂浮把主要的功能空间从地面抬升起来,既贯通由山至水的场地气脉,也大幅减小建筑足迹和土方的开挖,同时将地面释放给本地的植物和由渗透性铺装形成的公共活动场地。在这里,地景成为重要的介质,以流动而自由的形态,把半岛内部的自然连结到江岸的绿廊。

多种被动式和主动式策略的结合,让建筑成为半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一个积极的成员。漂浮的大剧院也让艺术家和剧务人员得以在有自然通风和采光的空间中工作,不仅极大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也创造了演员和艺术家与公众交流的机会。

有表情的建筑、会呼吸的表皮

建筑有机的形体上精心布置着形态各异的洞口,呈现出丰富的表情。建筑外层曲面为哑光阳极氧化圆管,天光的明暗映射于铝管金属光泽的微妙变化中,建筑呈现出变幻流动的液态金属质感。

建筑朝向半岛的部分拥有为双层表皮,内层几何形态简单而丰富,呼应复杂的功能需求; 外层是跟整体建筑连续的铝管表皮。两层表皮间的距离根据室内的需要而变化,形成丰富的灰空间来调节建筑的气候微环境,包括一个大型的半室外花园和许多叠落的露台花园。朝向河流的一面,自然通风经过表皮被引入大剧院的门厅和交通空间里。

充分利用基地的特殊条件,这是一栋会呼吸的建筑。

每个人的剧院

一条蜿蜒上升的公共漫游步道,连接地面的水上剧场、屋顶的空中剧场和最高处远眺西陵峡的观景平台。漫游步道和室外公共空间会向所有人开放,将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人文奇观和独特的湾区风景带给每个人。项目的业主方说,“未来的大剧院欢迎每个人,包括拾荒者。”

国际创新力量的聚合

在OPEN的带领下,这座复杂建筑的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关于精密合作的努力,由来自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一整个志趣相投的顾问团队从各方面——剧场建筑及声学设计的各个角度、结构和表皮、可持续策略和机电系统等等——寻求创新和突破。每个顾问团队都在探寻自己专业的极致,同时又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动态有机的整体。


x
Scan QRC